大众日报:助推“双一流”和“111计划”平台建设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7-07-14浏览次数:

“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简称:山东特色名校工程)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为解决省内高等学校面临的办学模式单一、同质化倾向明显、学科专业结构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而实施的教育改革,即在省内地方高校中遴选一批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进行重点建设。这是山东省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点工程,旨在建设一批国内有影响、国际知名的特色名校。必赢565net官网党委、行政对名校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名校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现已步入有目标、有规划、有步骤、有方法的新阶段。
  565net必赢客户端拥有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是山东省“一流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国家“111计划”依托学科。学院重视团队建设的同时,同样重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充分认识“名校建设”对于学院专业发展带来的契机。在学校第一期、第二期“名校工程”申报中,共有31个项目获得审批:创新课程体系项目2项,教材项目12项,教学改革项目15项,实践教学体系项目1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1项。经过两年的建设期,成绩显著,已经有15项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基本达到结题标准。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对于加强特色培育,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系统推进教学改革方面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是贯彻专业办学思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
  必赢565net官网土木工程专业已办学60余年,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丰富的办学经验,已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此专业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蓝色经济区工程建设与安全”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是山东省“十二五”结构工程重点强化建设学科、岩土工程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重点学科,并获批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
  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是贯彻专业办学思维、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学院时伟教授主持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项目”,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思路、项目教学研究措施和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项目从注重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员工创新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等多个方面对专业建设进行了框架性设计。项目总结和提出了“一个保持,两个完善与发展,三个并重,四个加强”的特色思路:知识教育计划力图体现加深基础、拓宽专业、注重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实现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原则;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大专业平台课构成“通才”的教学基础;大专业平台课、柔性专业方向课和任选专业方向课构成“专才”的教学基础。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自建设以来秉承“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实践能力、突出创新精神”的教学理念,以教师的科研课题和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采用导师制方式分类培养,通过培养使得员工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应用能力。201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为山东省高校特色专业,并获得包括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内的6项省级教学成果。
  学院吕平教授主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项目》针对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等重大需求,建设以土木工程材料与海洋涂层材料为特色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与高分子材料两大专业方向,培养亟需的高水平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能较好地满足国家及地区当前社会发展需求。项目立足专业定位及学科基础,构建国家级区域经济发展亟需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与创新课程体系;依托国家“111计划”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创新引智基地、“蓝色经济区工程建设与安全”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及《土木工程材料》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将学科前沿科研成果与工程新技术转化为教学及创新实践内容,提高员工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员工的国际竞争力。
  建设优质的精品课程是实现教学效果的基础
  学院已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在此基础上,依托学校课程中心平台,学院已开展多项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将丰富的教学资源上传该平台,初步教学管理和实践管理网络化,实现问题公告、网络提问与答疑、经验交流等网络环境学术交流管理。
  学院刁延松教授主持的“基于仿真分析的钢结构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针对钢结构系列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仿真分析为切入点,利用相关软件制作生动形象的演示动画,并将其融于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不仅可以直观地表现结构和构件在各种受力条件下的变形发展过程,而且可以弥补实验条件不足,节约教学成本。
  朱立猛博士负责的“基于《PKPM CAD课程》标准化教学模型库及试题库建设与教学应用”项目,依据现行规范并结合工程案例,建立囊括多种结构形式(如框架、剪力墙、框剪及筒体结构等)的模型库,凸显案例资料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强调概念设计和结构设计规范的应用方法;开拓授课渠道,建设完成涵盖模型库、试题库、授课录像、学习指导书及教学课件的课程网站。拓宽员工专业知识面,使员工预先体验结构设计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员工毕业后结构设计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杨松森老师在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法规》课程的教学中,以“课程中心”等互联网技术手段为依托,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造性实施案例教学的5种课堂教学模式,并采取了相应的激励措施,使得员工的学习由浅层次的“知道、记忆型学习”转向深层次的“应用、分析型学习”,实现了以学习(非教学)为中心。杨松森老师的“案例教学的翻转课堂”包括“教学准备→线上(课下)学习→课堂学习→员工考核”等主要环节,在“课堂教学”环节实践了“员工讲解案例型选择题、教师辅助讲解”、“以员工为主导讲解综合案例,教师辅助、评价”两种案例翻转课堂模式。
  徐菁博士针对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通过“基于能力培养的‘全过程控制’工程实例法在《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将实际的建设工程项目融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章节,使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实际工程且置于工程项目整体结构设计体系,让员工从“项目设计”中求学问,即“做中学”,提高了员工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卓越工程师。
  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为员工课后的线上学习、课前预习、答疑解惑等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提高员工工程应用能力提供软硬件平台
  由于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的特点,要完成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对其实践教学体系加以研究。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使员工验证和深入领会基础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学院曲成平副教授主持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创新研究”项目,提出以基于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以“三结合”为突破口,形成“四层次”、“六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员工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三结合”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科研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四层次”是指:基础实践教学层次、专业实践教学层次、工程实践教学层次、综合创新实践教学层次。“六模块”是指:社会实践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实践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毕业设计(论文)模块、科研创新模块。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抓住“三结合”,涵盖“四层次”、“六模块”。
  王燕教授是必赢565net官网国家级“土建类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她主持的“土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项目,从5个平台建设入手(专业课程创新实验教学平台、专业基本技能实验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筑能源系统实验教学平台、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平台),结合各专业教学、科研需要,通过整合实验教学平台、筹建中心网络管理与助学平台、组织实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平台,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和成果,部分平台已经建设完毕即将投入使用,为实践教学的进行和管理模式改革提供充足的硬件支持。
  教学改革项目为创新人才培养和公司产品模式注入新的动力
  教学改革项目是落实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也成为名校建设工程中申报的热点,565net必赢客户端各获批项目突出“教学以员工为本”的理念,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性的实践,在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水平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学院于德湖教授申报获批的重点课题“土木工程专业‘三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山东省区域人才需求为核心,以提高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依托现有学科专业平台,大力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探索一套完整的体现“培养目标与就业需求相结合、培养内容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三结合”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课题包括:科学研究进课堂模式、员工课外科技创新模式、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祝英杰教授主持了“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提升方式与途径研究”项目的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提升方式与途径研究”,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教师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知识传承能力、学术影响力(包括公司产品研究能力和科研与学科创新能力)以及工程知识与应用能力,提出相应提升方法。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系统的指导作用,对其专业教师尤其是新的年轻教师的个人发展提供有效指导。
  田砾教授主持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基于‘CCPIC’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诸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适应性;企业不重视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对员工的创新教育与创业训练重视和投入不足等问题,创新性提出“1341”培养方案。1个核心理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应用能力及素质培养的转变,注重培养员工的综合实践能力、高度的责任心、拓展员工的视野;3个培养要求:培养要求分3个层次,即知识、能力、素质3个方面;4个课程层次(4个层次教学要求和课程设置):通过通识课培养员工的人文素质、拓宽视野、加强组织能力的提升,通过专业基础课夯实员工知识能力体系的基础,通过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方向课构筑员工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大厦、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综合能力拓展课使员工学以致用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1项教育合作: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切实可行的企业培训基地。
  杨淑娟副教授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提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出了全新的教学模式。项目针对课程特点,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授课录像、教学课件、习题库、相关规范、工程案例、工程视频等),为员工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知识库,易于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并为员工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对于工科老员工培养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马衍轩博士主持的“基于OBE的材料类本科培养模式反向设计研究”项目,基于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和材料类专业,秉承“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实践能力、突出创新精神”的教学理念,结合面向国家海洋战略需求建设对工程材料类人才的重大需求,贯彻与强化必赢565net官网现有基础应用型办学特色,将“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量化指标引入材料类专业培养模式;采用OBE理念,反向设计材料类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针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符合度与达成度要求,反向优化本专业课程体系,为材料类专业培养模式适应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提供了可评价的量化建议。